欢迎访问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网站!
当前时间: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热点 详细内容
陕西如何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
发表时间:【2021-02-25】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87】次

2021年1月26日《陕西日报》“陕西两会专版”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治理,刊发“陕西如何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整版报道。主稿紧紧围绕近年来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为陕西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创新资源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实现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提出了思路。同时,整版报道刊发了高质量大家谈栏目,分别邀请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总工程师陈锐分别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政协委员提出看法,为陕西如何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出谋划策。

QQ截图20210126101437.png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报道之一


陕西如何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坚持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让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摘自《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推动科技创新从“论文—论文”循环变为“市场—论文—市场”循环;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成科技创新的特区,与科研院所在创新港深化合作,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共同把积累的科技实力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

■要在国际大环境、全国大格局中把握发展战略机遇;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担当国家使命,也要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基础研究布局;集中我省优势科研力量,全力推进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和陕西发展需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十三五”收官之年,陕西科技亮点纷呈——

2020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8.39%,排名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97%,位居全国第4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共计584.5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8%,研发投入强度达2.27%,创10年来新高。

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200亿元的目标任务,稳居全国前列。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100家,较上年增长40%以上;科创板企业上市数量居西部首位。

……

回望“十三五”,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创新资源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十四五”开局之年,陕西如何发挥好创新资源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实现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省科技管理部门、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

止“痛点”疏“堵点”

让机制创新不断深入

提升创新能力,如何破解学科壁垒?西安交通大学创新一招“先手棋”,学科要交叉,队伍先交叉:35家教学科研单位的30名副职干部交叉兼职工作,从顶层设计出发,探索破局学科交叉困境的方法。

“通过医工学科交叉,我们将着力解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的更多现实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从‘论文—论文’循环变为‘市场—论文—市场’循环!”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裴丹丹表示。在此次队伍交叉改革中,她兼任机械学院副院长。

类似的旨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的探索改革在陕西高校、科研单位大胆进行着。长期以来,陕西聚焦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促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2020年,陕西出台《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紧扣各类创新主体及广大科研人员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堵点难点,推出9个方面共38条政策,为科研松绑,为创新赋能。

与此同时,我省通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和大学科技园等开放联合型创新平台,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1月22日,一场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座谈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我们将通过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真正将创新港打造成科技创新的特区,与科研院所在创新港深化合作,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共同把积累的科技实力转化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

机制创新还将不断深入。

强根基补短板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这场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由陕西医疗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设备、人体温度筛查红外热像仪等一批科研成果在世界各地抗击疫情中发挥着作用。

陕西科技力量的背后,是陕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

基础科学研究周期长、投入大、产出慢,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稳定增加省级财政对基础科学研究支持力度的同时,陕西通过和企业设立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等形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力度。

人才是创新中最核心的因素。陕西积极探索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革创新评价方式,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机制,激发人才活力,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质量的创新成果需要高质量的创新平台。陕西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技术优势领域和产业创新需求实际,筹建、部署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和不断优化的应用研究体系,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着眼“十四五”,陕西科技如何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陕西要在国际大环境、全国大格局中把握发展战略机遇,谋划科技发展新蓝图,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薇建议,“我们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担当国家使命,也要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基础研究布局;集中我省优势科研力量,全力推进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民生领域科研布局,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贡献陕西力量。”

育动力促活力

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疫情期间,省科技厅联合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对省内科技型企业推出了总体规划5年共200亿元的科技型企业专项信贷,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技型企业融资难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难题。陕西不断深化科技金融融合,以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科技金融结合主线,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运行、投融资产品设计、科技银行等方面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环境。

科技金融是陕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动力的重要探索。“十三五”以来,陕西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推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了从法律规定、配套细则到具体部署的切合陕西实际的成果转化“三部曲”,推动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动力。

陕西加快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双创活力不断释放。

“我们要继续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各领域专项战略研究,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和陕西发展需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孙科:加快建设西部创新高地


“面向‘十四五’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目标,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统领,坚持‘四个面向’,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等创新平台发展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着力打造西部创新高地。”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我们要不断健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对接机制,努力打通产业链‘堵点’和创新链‘痛点’,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孙科介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我省将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壮大一批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省将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构建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我们还将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平台作用,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等方面狠下功夫。”孙科说,“聚焦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将持续加强创业孵化链条建设,推进高新区和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建设专业孵化载体,遴选一批创新型企业进入上市培育库,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采取‘直投+引导’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科技企业,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跨区域流动,打造双创‘升级版’。”


常江:打造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陕西科教资源富集,创新优势明显。我们要抓住机遇,立足陕西的科技、资源、产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大到强!”在西北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看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简称CCUS)就是我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技术。

“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谁能在减碳硬约束下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谁就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绿色发展路径必须要依靠科技力量!”常江介绍,CCUS是国际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大规模快速减排的关键技术。

长期以来,陕西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走在全国前列。西北大学建有CCUS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发平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具有国内最完整的CCUS产业链、供应链,也是中国CCUS示范项目最多、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区。

“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科技大省的一个体现。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以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契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在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区位优势和科技优势组建国家实验室,让陕西科技为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出贡献!”常江说,“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围绕CCUS创新链,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碳中和’先行示范,打造以绿色科技引领能源驱动转型升级的全球样板,为增强我国全球应对气候治理话语权,建设繁荣、清洁、美丽世界贡献陕西力量!”


陈锐: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陕西要加快从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总工程师陈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激发企业研发活力。“我们要增加对企业的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并兼顾我省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她建议,在投入的方式上,进一步探索政府与企业就技术难题共同招标、共同建立研发机构、共同培养技术人才等。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我们要在落实国家各项激励创新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奖补力度,按照减免的所得税额度进行奖补。同时,将‘新经济’业态纳入研发费加计扣除受惠范围,并适当优化扣除比例限制,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优惠红利。”陈锐建议,我省还要进一步健全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研发人员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财政专项返还制度,吸引更多人才向我省聚集,促进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在我省尽快落地。

此外,她还建议充分运用科技金融工具,提高政府引导基金使用效率,确立基础研究以政府投入为主、应用研究以政府引导为主、试验发展以企业投入为主的机制。

        

       陕西日报记者 张梅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101/26/content_747305.html

友情链接: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科技控股集团
陕西省机械研究院
陕西华夏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政府网站
合作高校网站
科技业务网站
陕西机械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陕公网安备 61110402000135号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丰信路1438号-陕西省机械研究院科研大楼312室  邮编:712000
电话:029-81631519 029-81632329  技术支持:万企互联